
转:【芯调查】从苹果高通大战到科创板专利第一案看专利攻防36计;万业企业转型集成电路,核心设备收入增长44%;南京发布新基建十大工程
时间:
JZ
2020-04-27
1.【芯调查】从苹果高通大战到科创板专利第一案,看专利攻防“36计”
集微网消息 2000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5届成员大会通过了一年前由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共同提出的关于建立“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提案。彼时,专利还是个相当“高冷”的概念,全球范围的专利申请活动大部分由极少数国家承担。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世界知识产权报告》,从1970年-20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全球专利申请活动占全球所有专利申请的三分之二。如今,美、日、西欧经济体外的其他地区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已经从全球占比不足四分之一上升至二分之一左右,而中国和韩国是带动这一比例上升的主因。
但随着中国创新实力提升和国人知识产权意识增强,知识产权纠纷也越来越多。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相关裁判文书超过25万份,十年间翻了4220多倍!当然,这与诉讼文书公开程度的提升有很大关系,但知识产权诉讼的增长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专利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乃至大国博弈的“利器”。从专利纠纷案例来看,虽然对自身权益的积极维护是主流,但利用专利诉讼恶意打击竞争对手、专利碰瓷乃至敲诈案例亦时有发生。对于企业来说,提高专利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刻不容缓。
在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集微网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了2019年以来的泛半导体产业相关专利诉讼案例,以期帮助知识密集型企业了解最新的专利战风险与策略。
概况
过去一年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引人注目。在科创板开板半年时间,集成电路企业成功上市达10家,另有4家已通过科创板上市委会议。而已上市半导体企业股票全线大涨,部分企业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元,还有企业上市首日股票涨幅高达400%。在资本加持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整个行业关注度和热度空前。以专利诉讼为主要形式的“法庭上的较量”同样高潮迭起,2019年以来,仅被媒体公开报道的泛半导体领域专利诉讼案件就超过50起。
华为与InterDigital的诉讼尚无进展,微软与富士康又起纠纷,苹果与高通的“世纪大战”匆匆和解,华为与三星的专利诉讼调解结案……巨头们的博弈方兴未艾,走上IPO之路的“新贵们”也难避争端。“科创板专利第一案”光峰科技暂居优势,鸿合科技成功上市但与视源股份的专利“战争”胜负未定。更有企业遭遇专利“狙击”,上市之路徒增坎坷,甚至止步IPO审核。科创板IPO获受理的敏芯微深陷与歌尔股份的诉讼“风云”,而安翰科技更是因专利侵权诉讼不得不终止科创板审核。
面对日益复杂的专利纠纷,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也在不断丰富。2019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专利敲诈勒索第一案”也在这一年一审判决。
详情
2019年以来,专利诉讼越来越常见于报端。这些诉讼中绝大多数为专利侵权诉讼,部分涉及专利权属争议,还有少量反垄断诉讼多出现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
而专利实力雄厚、诉讼能力强大的巨头们之间的碰撞典型特征为:旷日持久,“战场”遍布全球,应对方式灵活,多以和解告终。
2019年5月14日,在广东调解结案的华为与三星专利侵权纠纷系列案历时8年,双方前后在我国和有关国家提起40余起诉讼。赫赫有名的苹果高通案从立案到和解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在此期间,苹果先后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联邦贸易委员会及美国地方法院发起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诉讼,而高通在美国、中国、德国等全球多地法院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苹果。
过去一年泛半导体领域的巨头之间既有和解,新的碰撞也在发生。2019年1月2日,华为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美国专利巨头InterDigital在3G、4G和5G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授权中违反了FRAND原则。这已非两家之间首次诉诸法庭,2011年,InterDigital在美国特拉华州法院对华为发起专利侵权诉讼,同年,华为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反诉InterDigital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到2014年,双方的此次纠纷才以和解协议形式平息。
华为与以色列公司SolarEdge的专利侵权案,在2019年也取得进展。2018年,SolarEdge以华为优化器及其逆变器产品侵犯其专利权为由在德国对华为提起诉讼,华为随即向欧洲专利局对涉案专利提出异议。2019年11月,经德国曼海姆法院审理,认定一项专利不构成侵权,另外一项证据不足,需延后审理。而欧洲专利局已撤销SolarEdge的逆变器多级拓扑专利。此外,2019年5月,华为向中国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提交了三份针对SolarEdge的专利诉讼文件,称SolarEdge在逆变器电压调整和优化器控制解决方案侵犯了华为的专利。10月SolarEdge在济南和深圳两地对华为提起三项专利侵权诉讼。
2019年3月,微软向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提交诉状,指控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未能就某些未指明的产品提供每年两次的专利授权报告,而且没有按时支付专利使用费。鸿海精密董事长郭台铭随即召开记者会指责微软获取不当“专利保护费”,并称微软顾忌可能面对的强烈诉讼反击及广大中国用户的抵制,不敢直接起诉其主要专利保护费收取对象华为,转而逼迫代工厂,以达到收取不合理专利保护费的目的。目前此案尚无进展。
巨头们你来我往,招招见“血”。2017年5月华为诉三星专利侵权一案,三星被判赔8000万元,而这只是华为与三星40余起诉讼中的其中一起。苹果高通案的和解以苹果向高通支付45-47亿美元专利费为条件。事实上,相比这些看得见的利益,谈判地位、声望、收入分配乃至市场等看不见的影响才是巨头们真正在意的。
虽然科创板“新贵”们的专利纠纷或许不像巨头们那么“火力覆盖”,但“精准狙击”的杀伤力一点都不小。
2019年3月,安翰科技申报科创板上市。同年5月,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针对安翰科技发起4起专利侵权诉讼,涉及8项专利。因专利诉讼等原因,安翰科技先后在2019年9月和10月两次中止科创板上市审核。最终在2019年11月25日撤销科创板审核申请。两天后,11月27日,重庆金山向法院提起撤诉申请。
同样有意登陆科创板的晶丰明源在2019年也遭到了专利狙击。2019年7月23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因晶丰明源“在本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发布后出现涉诉事项,根据本所相关规则规定,本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取消审议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上市申请。”而就在十天前,晶丰明源的招股书上会稿还表示,不存在重大担保、诉讼、仲裁等事项。竞争对手矽力杰这次起诉晶丰明源专利侵权的时间卡得很准,正正搅黄了晶丰明源第一次科创板登陆之旅。不过,经过2019年8月二次上会通过,晶丰明源最终还是在当年10月成功科创板上市。
虽然好事多磨,晶丰明源的上市终究还是落定了,同样陷入专利诉讼的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之路前途仍未卜。2019年7月29日,歌尔股份以敏芯股份侵害其专利号为ZL201521115976.X、ZL201520110844.1及ZL201020001125.3的实用新型专利权为由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当年11月1日,敏芯股份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半个月后,11月 18日,歌尔股份再次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敏芯股份侵害其编号为第 ZL201410525743.0 的发明专利。11 月 25 日,北京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敏芯股份及其股东李刚、胡维、梅嘉欣列为被告,主张确认敏芯股份所有的专利号为ZL200710038554.0的发明专利为梅嘉欣的职务发明,该专利的专利权归属于歌尔泰克。公开资料显示,梅嘉欣自2004年至2006年期间曾任职歌尔股份。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敏芯股份自2019年8月起,陆续对大量涉及硅麦克风的专利发明人信息进行变更,多项变更中将发明人“唐行明”进行变更和删除。据媒体消息,唐行明也曾是歌尔股份员工,2018年6月从歌尔股份离职。
此外,2019年知识产权诉讼方面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是,9月3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全国“专利敲诈勒索第一案”进行一审判决。法院基于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从主观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及客观是否采用了威胁胁迫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两名被告人被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此案涉及“专利流氓”行为的法律边界认定,为国内首例。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词中指出,“不能因为被告人李兴文提起诉讼或者协商的时间系相关单位处于准备上市或者融资的敏感节点,就认定李兴文对涉案钱款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点评
在上市、融资等敏感时间发起专利诉讼是常见的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段之一。深圳市嘉德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合伙人王敏生表示,为了避免在关键时期被“狙击”,企业在上市之前必须做好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排查,并及时排除关键风险。比如,提前跟对手谈判,获得比较合理的许可;既往诉讼尽量和解,抢在上市之前把风险降到最低。
即使在敏感时期被诉,只要应对得当,也未必一定会产生不利后果,2019年“带病过会”的案例也并不少见。重要的是在面临专利纠纷情况下,充分披露风险。只要投资人评估认为风险有限,一般不会影响上市。
而相关政策及立法、司法工作已经在陆续出台和完善中。2019年6月,上海高院和最高法院分别出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若干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两份《意见》都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专利侵权,同时防范恶意知识产权诉讼干扰科创板顺利运行。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若干意见》第12条要求:“加强科技创新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审理涉科创板上市公司专利权、技术合同等知识产权案件,准确认定知识产权合同效力和责任承担,加大惩处侵犯技术类知识产权行为的力度,有效维护科创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秩序。审慎处理涉发行上市审核阶段的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沟通协调,有效防范恶意知识产权诉讼干扰科创板顺利运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第7条规定:“依法审理涉科创板上市公司专利权、技术合同等知识产权案件,对于涉及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大赔偿力度,充分体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要依法判令其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司法监督职能,积极探索在专利民事侵权诉讼中建立效力抗辩审理制度,促进知识产权行政纠纷的实质性解决,有效维护科创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校对/艾禾)
2.Cat 1模组 | 广和通L610国内首款获量产出货三证资质
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与无线通信模组提供商广和通宣布其L610 LTE Cat 1模组继国内首款通过电信运营商测试认证后,又连续通过CCC、SRRC、NAL三项认证,成为国内唯一具备量产出货资质的Cat 1模组。
2/3G退网时机已成熟,Cat 1成为时代宠儿
当前,移动通信领域呈现2/3/4/5G多网络并存的局面,随着国家为“新基建”按下快进键,以5G作为万物互联的新引擎;三大运营商加快5G基站的部署,预计2020年底建设超过55万个5G基站…急需腾出网络频段资源用于4G、5G网络部署,因此,2/3G网络的“退休”计划乃是大势所趋。
根据3GPP Release定义,UE-Category被分为1-10共10个等级,Cat 1-5在R8组,Cat 6-8在R10组,Cat 9-10在R11组。其中,Cat 1支持的终端下行速率最大为10Mbps,上行最高5Mbps,即可满足中速率大部分物联网连接场景,是承接2/3G退网后占比达30%的蜂窝中速率市场的佳选。
此外,Cat 1可以依托现有的LTE 4G网络,运营商无需升级网络、独立建网;客户只需简单的参数配置,允许Cat 1终端接入网络即可,以更低的成本和功耗满足各种中速率的场景需求。
广和通以市场创新与实践使能中速物联网无线通信
广和通L610模组是基于紫光展锐全球首款LTE Cat 1 bis物联网芯片平台春藤8910DM设计,是中速物联网应用无线连接的佳选。春藤8910DM结合了市场及技术的需求,考虑到3GPP LTE协议的持续演进和向前兼容,是唯一符合3GPP R13规范的Cat 1单天线方案,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架构采用了计算能力、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最强的Cortex A系列,更具行业扩展性。同时将蓝牙和WiFi Scan近距离通信能力与蜂窝通信进行有机结合,适用更多场景。
· 支持LTE Cat 1 bis/GSM/GPRS全网通,支持客户终端设备从2G到4G的平滑切换;
· 采用LCC+LGA封装(支持扩展MiniPCIe接口);
· 支持标准数传和Open CPU两种软件形式交付,具备更好的行业扩展性,灵活适用不同应用场景
· 支持VoLTE、Audio、Camera、Display,Keypad等丰富的功能,整机设计一步到位
· 应用场景:POS、新零售、公网对讲、DTU、资产追踪、共享设备、智能电表等
广和通L610 LTE Cat 1模组的核心价值在于助力客户实现产品的快速市场导入,少走弯路,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同时,快速获取市场、行业、运营商准入资质是广和通助力客户降低成本,布局未来的重要支撑点。
广和通是中国首家A股上市的物联网无线模组企业(股票代理:300638),致力于将可靠、便捷、安全、智能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普及至每一个物联网应用场景,为用户带来完美无线体验,丰富智慧生活。广和通提供创新的5G/4G/LTECat1/3G/2G/NB-IoT/LTECatM/智能/车规级无线通信模组及物联网应用一站式无线解决方案。目前,广和通拥有全球1000多名员工,产品及服务遍及100多个国家。
紫光展锐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标杆企业,其致力于移动通信和AIoT领域核心芯片的自主研发及设计,产品涵盖2G/3G/4G/5G移动通信基带芯片、AIoT芯片、射频前端芯片、无线连接芯片、电视芯片,是全球全面掌握2G/3G/4G/5G移动通信技术以及IoT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
3.聚焦云计算、5G等领域,南京秦淮区发布“新基建十大工程”
集微网消息,4月25日,“2020·秦淮新基建、新产业暨物联网产业生态云荐会”举行,会上,秦淮区正式发布了“新基建十大工程”及“新产业十项计划”。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据悉,新基建计划包括十大工程,包括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52个,总投资446.75亿元。
以下是部分十大工程:
白下高新云计算大数据基地工程。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建设白下高新区数据产业园、数字经济创新园、南京天安数码城物联网基地等项目12个,总投资94.33亿元;
秦淮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加大智慧城市建设投入,全面推进南部新城智慧城市、秦淮区政务云平台建设,2个项目共计投资5.43亿元;
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工程。重点推进智能网联道路系统建设工程等2个项目,总投资1.59亿元;
中航无人机产业基地工程。覆盖智慧安防、智慧救援等场景,打造国家级中小型·无人机产业基地,总投资10亿元;
5G网络产业基础工程。加大以5G网络覆盖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铁塔南京分公司深度合作,覆盖建设1500个5G基站和小区智能充电桩7200个,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此外,秦淮区新产业计划还聚焦10类新产业领域,排定了50个重点项目,全年累计投资达53.26亿元,包括:
物联网类,共9个,以南部新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和五十五所高压大功率SiC电力电子芯片及模块产业化项目为代表,累计投资11.55亿元;
云计算和大数据类,共5个,以壹城集团数字经济创新园和云创大学大数据中心建设为代表,累计投资13.7亿元;
信息通信类,南京铁塔公司秦淮区5G建设项目,总投资3.75亿元;
人工智能类,共8个,以中电芯谷高频器件产业测试平台和智器云公共安全情报分析暨建模3.0AI平台项目为代表,累计投资4.17亿元;
5G未来产业类,共3个,以联通物联网面向“互联网+”协同制造的5G虚拟企业专网建设项目为代表,累计投资1.42亿元。(校对/小如)
4.万业企业转型集成电路,核心设备收入增长44%
近日万业企业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万业企业已完成向集成电路转型战略布局,正式进入操作实施阶段。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9亿元,离子注入设备实现营业销售收入为8389.68万元,增长幅度高达44.39%,同时,研发投入费用增长达48.38%。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万业企业在集成电路市场厚积薄发,公司转型提速在即。
2018年,万业企业抢抓市场机遇,聚焦国际领先高端离子注入机的研发、生产、销售,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和光伏太阳能领域,通过完成对凯世通半导体公司的全资收购,迈出转型实质性的一步。2019年,凯世通在集成电路领域稳步开展业务,IC离子注入机业务方面完成了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α机调试,关键指标大幅超越国际竞争对手,并已移入配备百级洁净室的离子注入工艺验证中心,目前正在根据客户工艺要求,进行离子注入晶圆验证,完成验证后将正式向客户发送样机进行检验。这印证了万业企业已具备先进制程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整机工艺验证的能力,未来有望为逻辑、存储、5G射频、摄像头CIS、功率半导体等不同应用领域芯片客户提供离子注入设备,提升客户晶圆制造能力与芯片性能。此外,据悉凯世通的氢离子注入机已实施完毕改造,积累高能注入机的关键技术,为开发高能离子注入机设备夯实基础。
在光伏领域,凯世通研制出的离子注入机产品具备高产能、运行成本合理、工艺创新、兼容性优以及服务全面等优势,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2019年完成新一代的iPV6000光伏离子注入机研发并完成客户发运,将成为光伏设备的主打产品,该机产能较前一代光伏离子注入机提升一倍(达到6000片/小时),综合性价比大幅提升,大大降低客户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19年,凯世通获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其“高能离子注入机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验证”项目被正式列入上海市2019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集成电路领域立项项目清单。同时,因其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的战略地位和代表意义入选了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荣膺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浦东新区政府颁发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等诸多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凯世通自主研发的低能大束流集成电路离子注入机,已进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进步一等奖公示,进一步印证万业企业在离子注入机行业具有技术领先的优势。
目前,万业企业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在接下来的经营发展中将继续深耕集成电路离子注入机业务作为主要方向,所有资源也将向集成电路业务倾斜,全面助力上市公司转型成为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材料龙头企业。
公司表示,未来一方面将继续依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外延并购+产业整合”双轮驱动发力转型;另一方面,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全领域集成电路离子注入技术的上市公司,将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核心国产装备,同时通过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基金深入布局集成电路装备材料核心资产,积极开展“集成电路+投资+产业园”的创新模式探索,以“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攻坚集成电路装备材料,打造成一家在国内外拥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实现收入和利润的更大突破。
5.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平台入驻企业完成逆势融资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4月20日电(记者李荣)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专注于半导体产业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其入驻企业曦智科技完成一笔2600万美元融资,该企业为全球领先的光子AI芯片企业。
据了解,曦智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司,以光学技术为人工智能计算设计速度更快、更节能的处理器和算法。与传统的电子芯片相比,曦智科技制造的光子芯片在高速度、低延迟和低功耗方面达到了重量级的改进。基于这些特点,很多面临性能瓶颈的深度学习场景将是曦智科技大展身手的方向。
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有四个实验室,其中AI芯片仿真测试实验室可以帮助研发者或入驻企业进行仿真、验证、测试等实验,降低了芯片开发的门槛和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平台的AI超算中心,通过超算架构的任务调度、并行计算、自动化等功能,来加速EDA仿真设计、AI 深度学习模型训练。
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与半导体产业及落地应用场景的协同合作及多维度的产业联盟及生态链。平台透过与国内外著名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芯片测试、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及知识产权等相关领域的厂商、机构合作,协助创新及初创团队与集成电路制造及设计产业联盟的接轨及协同互动。新华社
6.最高3000万打造青岛芯谷,崂山微电子产业新政出炉
集微网消息,为推动微电子产业发展打造“青岛芯谷”,近日,青岛崂山区制定出台了《崂山区促进微电子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修订)》(以下简称《细则》)。
《细则》显示,青岛崂山区将从培育壮大产业主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企业协同创新等方面,支持微电子产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封测、装备、材料等业态。
在培育壮大产业主体方面,青岛崂山将采取以下具体激励措施。
建设崂山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载体,搭建集成电路设计及仿真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不超过600元的标准进行基础性装修。单个企业补贴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对经评审认定的封测企业、集成电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和集成电路材料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和基础装修,按照经有关部门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评估的房租价格标准3年内给予100%的房租补贴,补贴额度每年不超过500万元,补贴期间不得租。
对新增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自工商注册起1年内按照实际到位注册资金20%的标准,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启动经费补贴。
对封测企业购买进口生产设备费用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按照购置费用20%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
对使用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的集成电路企业,按照应收服务费用30%的标准收取,3年内给予费用优惠,优惠额度每年不超过300万元。
对集成电路企业购买EDA设计工具软件(含软件升级费用),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的20%给予补贴;对购买国产EDA设计工具软件(含软件升级费用),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补贴。累计补贴额度每年不超过200万元。
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新开发的产品项目,按照购买IP直接费用50%的标准给予专项补贴,补贴额度每年不超过200万元。
对采用多项目晶圆(MPW)进行产品研发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照MPW直接费用的70%和工程片试流片加工费的30%给予补贴,补贴额度每年不超过200万元。
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新开发的产品项目,按照首次工程流片费用(包括掩膜版制作费用和首轮流片费用)50%的标准给予专项补贴,其中利用青岛市本地集成电路生产线流片的补贴标准可提高至70%,补贴额度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
对经认定的集成电路企业,从首次获利年度开始连续5年给予奖励,按照企业对崂山区的主要经济贡献,前3年给予100%奖励,后2年给予50%奖励。
对获得国家级立项和资金支持的集成电路企业,按照国家扶持资金额度50%的标准,给予不超过3000万元的配套支持。
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封测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已申报企业营业收入达到更高档次的,可申请补足至相应档次的奖励金额)。
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崂山将对获得投资机构股权投资用于产品设计研发、设备购置等生产经营活动的集成电路企业,按照实际投资到位额度10%的标准,给予每年不超过200万元的融资奖励。
此外,对获得银行贷款用于产品设计研发、设备购置等生产经营活动的集成电路企业,按照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标准,3年给予贴息补贴,补贴额度每年不超过500万元。(校对/图图)